眼镜片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眼镜片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徐永模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路径_[新闻new]

发布时间:2021-09-14 10:50:11 阅读: 来源:眼镜片厂家

徐永模: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路径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近几年由小变大发展非常迅速,一批龙头企业引领行业飞速进步,经济总量仅次于水泥行业。在取得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深思,我们应充分吸取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以此来指导行业更好的发展。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近几年由小变大发展非常迅速,一批龙头企业引领行业飞速进步,经济总量仅次于水泥行业。在取得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深思,我们应充分吸取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以此来指导行业更好的发展。

自从2006年兼任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以来,笔者不断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观察与思考,研究了各种发展案例,尤其是通过与一些企业家的交流,从他们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中感悟出一些行业发展规律性的东西。

国家政策促建材行业发展

顺应大势,谋大局者才能谋求发展。深刻体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笔者认为其中与建材行业发展有关的关键词有五个: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决定了国家发展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而是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7.8%左右,预计2013年GDP为8%左右。由于政策的连续性,建材行业现在享受的一些优惠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比如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减免政策,如果有变化,也应该会变得更好。

二是投资仍将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

建材行业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行业,对国家投资政策非常敏感。从历史上看,建材需求高速增长的时期都出现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时期。建材需求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相关程度很高。2013年,较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必将拉动建材需求。

三是城镇化将为建材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城镇化建设必然会扩大城镇的住房面积,不可避免地会带动房地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当城镇化率超过30%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虽然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化率超过51%,但按户籍统计实际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0%左右。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大多数已经超过了80%,中央提出了到2030年我们要达到65%。显然,中国城镇化的路还很长,可能要走20年到30年,这是建材产业最大发展潜力所在。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发达国家工业化走过的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建材产业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目前建材行业产业升级的最大问题是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排放。2011年水泥产量超过21亿吨,2012年超过22亿吨,水泥只是原材料,往下游转化都要成为混凝土及水泥制品。按照1立方米混凝土重2.4吨的简单计算,要消耗的矿产资源之巨大可想而知。因此,建材产业节能减排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代人头上。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对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约束性要求

环境保护要求一直是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提高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后,对工业制造业来讲这无异于更大的挑战。工业化不仅不能破坏环境,还应该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美化设计已成为水泥工厂设计的一个理念。海螺、金隅、拉法基、华新、华润等建材企业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例如处在金沙江畔的华新水泥,金隅的北京水泥厂等都成为当地的一道工业美景。

探索企业发展规律

企业应专注主业还是多元化发展,这是很多企业家非常纠结的战略决策问题。专注主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失败的因为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成功的因规模大、成本低、竞争力强。多元化发展也有成功的和失败的:成功的因抗风险能力强,东方不亮西方亮;失败的因企业资源分散,导致每一个产业都做不强,没有竞争力。因而其中的规律即是产业特征决定企业发展战略抉择。对于规模经济产业,企业一定要实施规模化战略,尽可能在市场区域内扩大产业规模,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对于区域性市场产品,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模式应该是同构性跨地域布局;对于产能已过剩或不宜规模扩张的产业(如受反垄断限制),可顺沿关联产业链发展,实施全产业链竞争战略,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如水泥、混凝土、玻璃等产业)。

企业做大一定是做强的必由之路对此笔者持否定态度。我们从柯达、乐凯等企业因为先进技术的兴起而衰败的典型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做强的路径选择的重要性。因为大企业各有大的不同,有的企业通过跨地域布局发展,靠单一材料做大产业的;有的靠单一生产线规模做大的,产品能覆盖的市场空间大;有靠产业多元化总体做大,通过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战略应对市场不可预见风险的。因此强调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寻找特色与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差异处处存在,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同行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竞争性产品之间存在差异、同行企业家之间存在差异、市场特点存在差异,资源与环境条件存在差异等。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制造差异。遗憾的是建材行业服务的对象——建筑业不是我们独家拥有的,还有许多其他产业在与我们竞争。

实战分析

水泥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海螺水泥通过掌握先进技术,制定和实施地域发展的“T型市场战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规模、最有竞争力的水泥企业之一;北新建材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打造了国内知名品牌(龙牌),之后以资本技术为支撑,通过产业同构化、规模化、跨地域建厂扩张,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石膏板企业;华润水泥是水泥行业内最早做混凝土的,短短几年便进入行业前五;中山建华管桩以单一的混凝土预制管桩为主业,通过跨地域同构化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预制桩企业,创造了国内混凝土制品业单一产品上百亿规模的奇迹。

定位产业寻找发展途径

对于建材行业,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技术敏感性角度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变化相对不敏感的基础材料产业;第二类是对技术变化敏感的基础材料产业;第三类是对技术变化敏感的结构与功能材料与制品产业。不同产业特征决定了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水泥、混凝土、平板玻璃等材料是服务许多产业的共性基础材料,在可见的将来很难被其他竞争性材料产业所替代或颠覆。因为技术风险很小,这些材料往往被标准化,而且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共享,产业具有比较突出的规模经济特点。

对于虽然是基础工程材料,但同类功能的材料种类繁多、市场选择性很强的材料及制品,如混凝土排水管、输水管、预制桩、内墙板、硅钙板、装饰混凝土(GRC)、建筑砌块等,这些材料产业对技术创新很敏感,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同行之间的竞争,还要面临来自不同材料行业之间的替代甚至是颠覆性竞争。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这类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演变,材料产品设计和性能即使标准化也不能固化。

对于各种装饰混凝土制品、混凝土地面砖,各种预制建筑构件和部品。这类材料完全属于市场选择性材料,对同类功能的其他材料技术创新的敏感度很高,市场颠覆性风险大,因此单一产品产业规模不宜做大,产业品牌集中度也难以提高。建筑陶瓷砖行业早已提出了“时尚型产业”的概念,代表了该产业对于技术创新的敏感特征。企业在制定和选择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定位自己所在产业的特征,才可能做出正确决策。

不同产业类型决定企业发展途径选择,做大并不是目的。从可持续的角度,只有做强才能做大。目前同质化已是建材产业竞争的特点,规模扩张能够降低成本。企业做大的风险或者说挑战是资金方面的保障。相对来说,银行对央企、国企的贷款比较容易,而民企、外企的资本运作显然力不从心,有些企业的扩张发展因此坐失良机。企业发展的另一法则是在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实施规模化发展。这是一些技术敏感性产业中企业成功发展的经验。例如墙体材料市场中,烧结空心砖与非烧结砖、砌块和墙板的竞争;桩基材料中,预制混凝土桩与钢桩、混凝土灌注桩的竞争;建筑装饰材料中,陶瓷砖、石材、装饰混凝土的竞争等等。因此,这类产业中的企业做强的唯一途径是靠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在技术方面,要始终保持材料性能领先、绿色环保性能优先、性价比高、成本最低,使用功能创新。企业可采用1+N的发展模式做大,1是企业研发中心,N是同构化的生产子公司。

企业应正确选择发展战略

在传统材料领域,中小企业没有必要承担创新带来的市场风险,可采取“远交近攻”的联合重组方式与先进企业实现合作共赢,获取先进技术,打造在本地市场“专精特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是因为作为建筑和土木工程用材料,具有体量大、技术门槛低、标准化程度高、产品性能质量要求不太高的特点,依靠自主创新的风险很大。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业内的苏州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研究院、武汉建材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研究总院水泥科学与新材料研究院等,还有服务于管桩、砌块、墙板、搅拌机、仪器仪表等中小型装备企业,技术创新则是其产业特征,没有“专精特新”的差异化优势就很难发展。

从建材产业受限于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可以看出,正是这种资源限制特征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资源掌控战略。只要拥有产业所需的稀缺资源,例如粘土、矿粉、硅灰、粉煤灰、耐火粘土、骨料等,建材中小企业就能生存发展。那些拥有税收优惠的固体废弃物及其资源化处置利用技术的企业,包括水泥企业,可“以小搏大”,不怕大企业竞争。

六大因素促混凝土可持续发展

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关键因素分别是混凝土材料的低碳化、混凝土材料资源的全循环、更高性能和更多功能、内在美的创新与表现、自动化与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升和混凝土的表面保护等。

笔者坚信,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一方面是减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同时也会因给坚固耐久、精细美观而增加需求,会因工厂化制造、机械化施工而被广泛使用,因此会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有作为

尽管一直以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相对缓慢,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但是近些年来,整个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先后上市,一批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从过去只知道找材料、找技术、找产品发展到今天善于依靠发展战略将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了整个行业成长。

统计的数字显示,2006年行业的经济总量在建材行业中排名第四位,从2009年开始,在相同统计口径下已跃居第二位,成为仅次于水泥行业的产业。但是,从产业价值链的关系看,水泥每年7000亿元左右的产值,到下游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应该是其的3~5倍。因此,行业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

汕头国际快递

硅酸钙板

成都景观设计